-
賽元微電子:隔空觸控挖掘出MCU新藍海
2017年,隨著物聯網市場開始落地進入部署階段,MCU需求暴漲,那些深耕細分市場的本土MCU企業賺的是盆滿缽滿。深圳賽元微電子產品企劃與行銷經理李含民透露,賽元微的MCU營收大漲,作為一家深耕工業領域MCU廠商,賽元微電子在成熟的觸控領域深耕,以一款隔空觸控產品挖掘出一片新藍海。
2018-01-26
-
嵌入式MCU如何滿足物聯網的需求?(二)
在“嵌入式MCU如何滿足物聯網的需求?(1)”中介紹了先進的工藝技術、低功耗設計技術、多核系統的功耗問題、內核間的通訊、串行存儲器接口以及系統安全。第二部分, 我們將介紹 BLE 無線鏈路、模擬前端、智能觸摸界面以及其他重要的物聯網設計技術。
2018-01-10
-
簡單分析一下MCU破解技術
MCU的安全等級正在逐步提升,一些公司甚至推出了安全主控,這是很好的現象,說明大家越來越重視嵌入式領域的信息安全和程序安全了。但對于很多特殊行業,比如消費類電子產品,低成本的通訊模塊、電源控制模塊等等,迫于成本壓力以及更新換代速度問題,都無法使用更安全的主控MCU,有很大一部分產品甚至還在使用51單片機。
2017-12-26
-
嵌入式MCU如何滿足物聯網的需求?(一)
微控制器(MCU)作為物聯網產品的核心,選擇合適的 MCU 是滿足客戶當前和未來需求的關鍵。本文將探討當今不斷增強的嵌入式 MCU 的豐富功能,MCU 在加速設計的同時還可實現創新應用。
2017-12-20
-
一款非常實用的MCU的智能照明平臺設計
越來越多的照明控制方案出現在現在的照明工業中,因此電源的設計、燈的驅動電路、安全保護、管理接口等各方面都變得愈加靈活。目前,照明技術主要包括主流的熒光燈、LED燈和HID技術等,其廣泛應用使電源驅動的拓撲結構差異非常大,從常見的Flyback、Buck、Boost以及延伸出來的其他結構都在被大量使用,產品設計是否采用先進的數字節能控制設計,是否支持flyback、Buck、Boost等靈活的拓撲結構應用,研發周期和投放市場時間的長短將決定產品的成敗,然而傳統的照明方案往往是采用專用器件來實現的,難以滿足快速發展的需求。
2017-12-19
-
這些多模擬通道數據采集方法,學好了你就是高手
隨著電子系統中傳感器和信號源的快速增加,使得設備設計師們可以在系統MCU或傳感器融合協處理器中加入更多的模擬信號通道。尤其是在日益發展的小型物聯網領域中更是如此。
2017-12-12
-
一款能防盜的智能家居方案,你想擁有嗎?
智能家居聯網是發展趨勢,基于全方位的無線MCU硬件平臺,搭配軟件開發套件(SDK),構成了全面完整又靈活易用的核心資源,借力開發平臺,可輕松地推出創新的物聯網產品,形成貼近生活的智能解決方案。
2017-12-08
-
SimpleLink無線MCU平臺,為何最具代表
物聯網市場的高速發展,無疑也在攪動半導體行業原有的格局,為了在物聯網時代不掉隊,各個芯片廠商都在努力發展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品類。因為聯網是物聯網終端設備的基本需求,所以在原有的MCU中集成RF無線收發器、能夠跑各種無線協議,讓物聯網產品的架構和開發過程更為簡潔,是最自然不過的產品演化邏輯。因此,無線MCU就應運而生了。
2017-11-30
-
Intersil推出業內首款15A、42V模擬電源模塊
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瑞薩電子株式會社(TSE: 6723)子公司Intersil今天宣布,推出業內首款42V單通道DC/DC步降電源模塊ISL8215M,可提供高達15A的持續電流。該模塊可在單一寬輸入電壓范圍中運行,包括工業標準的12V、18V和24V中間總線電源軌。它提供0.6V - 12V可調節輸出電壓、60mA/mm2的最高功率密度,封裝尺寸僅為13mm x 19mm。其96.5%的峰值效率為工業、醫療、RF通信、汽車電子、以及使用鋰離子電池的便攜式設備中的FPGA、DSP和MCU提供優異的負載點轉換性能。
2017-09-28
-
解析MCU技術發展線路,中國MCU如何取勝?
微處理器和單片機從上個世紀70年代在歐美開始興起,1981年8051單片機問世,到今天已經36年了。從數量上看,8位單片機依然是MCU市場的主力,32位MCU已經成為今天全球消費和工業電子產品的核心。目前,8大MCU廠商全球市場份額合計達到了88%,這也就是說除了幾大MCU外,小的MCU公司市場份額非常小。
2017-08-01
-
一文讀懂MCU的特點、功能及如何編寫
任何一款MCU,其基本原理和功能都是大同小異,所不同的只是其外圍功能模塊的配置及數量、指令系統等。對于指令系統,雖然形式上看似千差萬別,但實際上只是符號的不同,其所代表的含義、所要完成的功能和尋址方式基本上是類似的。因此,對于任何一款MCU,主要應從如下的幾個方面來理解和掌握:
2017-07-27
-
MCU去耦和供電要如何進行?
建議在印制電路板中,VDD和GND分別由電源層和地層實現。連接到AVDD和AGND引腳的模擬電源應直接布線到電源層和地層,它們不能和任何一個數字電源共享線路連接。
2017-07-14
- 芯片級安全守護!800V電池管理中樞如何突破高壓快充瓶頸
- 功率電感器核心技術解析:原理、選型策略與全球品牌競爭力圖譜
- 鉭電容技術全景解析:從納米級介質到AI服務器供電革命
- 西南科技盛宴啟幕!第十三屆西部電博會7月9日蓉城集結
- KEMET T495/T520 vs AVX TAJ鉭電容深度對比:如何選擇更適合你的設計?
- 功率電感四重奏:從筆記本到光伏,解析能效升級的隱形推手
- 聚合物電容全景解析:從納米結構到千億市場的國產突圍戰
- 村田開始量產村田首款0402英寸47μF多層陶瓷電容器
- 灣芯展2025預登記啟動!10月深圳共襄半導體盛宴
- 智能家居開發指南上線!貿澤電子發布全棧式設計資源中心
- 300mm晶圓量產光學超表面!ST與Metalenz深化納米光學革命
- 可變/微調電容終極指南:從MEMS原理到國產替代選型策略
- 車規與基于V2X的車輛協同主動避撞技術展望
- 數字隔離助力新能源汽車安全隔離的新挑戰
- 汽車模塊拋負載的解決方案
- 車用連接器的安全創新應用
-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
- Position / Current Sensors - Triaxis Hall